您现在的位置: 风疹 > 风疹治疗 > 正文 > 正文

新增的20种重疾种类介绍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9/12/5 19:12:04

介绍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8.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肺炎,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现,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HI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与致死的主要病因。

·别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

·英文名称

·pneumocystispneumonia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常见病因

·肺孢子菌

·专家解读

·目录

1.1病因

2.2临床表现

3.3检查

4.4诊断

5.5治疗

6.6预后

7.7预防

基本信息

·别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

·英文名称

·pneumocystispneumonia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

·常见病因

·肺孢子菌

·常见症状

·干咳,高热,气促,发绀

病因

肺孢子菌(PCP)为单细胞生物,长期以来被划归为原虫,称为卡氏肺孢子(囊)虫。年通过对其核糖体小亚基rRNA的序列分析证实其属于真菌,更名为肺孢子菌,感染人类的被命名为伊氏肺孢子菌。肺孢子菌主要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滋养体为可变多形体,有细足和伪足形成,类似阿米巴。包囊呈圆形,直径4~6微米,囊壁内含有囊内小体(或称子孢子),完全成熟的包囊内一般为8个,包囊是重要的诊断形态。肺孢子菌寄生部位限于肺泡腔,成熟包囊进入肺泡后破裂,囊内小体脱囊后发育为滋养体,滋养体紧贴肺泡上皮寄生,增殖,包囊多位于肺泡中央。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4~8周。AIDS患者的潜伏期较长,平均为6周,甚至可达1年。流行性婴儿型(经典型)流行于育婴机构。起病缓慢,先有厌食、腹泻、低热,以后逐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病死率为20%~50%。儿童-成人型(现代型)起病较急,开始时干咳,迅速出现高热、气促、发绀,肺部体征甚少,可有肝脾肿大。从起病到诊断,典型的为1~2周,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者,病程短促,可于4~8天死亡。并发AIDS患者病程较为缓慢,渐进,先有体重下降、盗汗,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继而出现上述呼吸道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未经治疗者全部死于呼吸衰竭。本病症状严重,但肺部体征较少,多数患者肺部听诊无异常,部分病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检查

1.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正常,与基础疾病有关。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加。

2.血气和肺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常有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减低。肺弥散功能低于70%估计值。

3.病原学检查

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做特异性的染色如吉姆萨染色、亚甲胺蓝染色、Gomori大亚甲基四胺银染色,查获含8个囊内小体的包虫为确诊依据。

4.血清学检查

常见的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抗原,间接荧光试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及补体结合试验等,但缺乏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能用以诊断肺孢子菌病。

5.X线表现

此种检查是非特异性的,部分患者胸部X线可正常。典型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浸润,以网状结节影为主,由肺门向外扩展。病情进展,迅速发展为肺泡实变,病变广泛而呈向心性分布,与肺水肿相似。在实变病灶中夹杂有肺气肿和小段肺不张,以肺的外围最明显。罕有气胸或胸腔积液等胸膜病变。亦有以局限性结节阴影,单侧浸润为表现。

诊断

对高危人群结合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考虑诊断,病原学检查可以确诊,痰找病原体阳性率极低,可用3%高渗盐水雾化后诱导咳痰。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可达80%~%。BAL可以与解剖检查同期发现肺孢子菌,可用于早期诊断。近年主张以胸腔镜活检取代剖胸活检。

治疗

1.一般治疗

该病死亡率高,但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多数可以得到恢复,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缺氧,经鼻或面罩给氧,FiO2(吸入氧浓度)50%时,动脉血氧分压在9.32kPa(70mmHg)以上,严重缺氧者则采用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对严重弥漫性病变者,尤其是AIDS患者则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

2.病因治疗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异恶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有一定疗效,AIDS病人半数以上可出现药物副反应。

3.喷他脒

对肺孢子菌有致死作用,但副反应发生率可达50%。缺点是毒副反应大,主要为肾毒性。主张常规药物不能耐受和无效时用,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AIDS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或喷他脒疗程要长,为3周或更长。初期疗效同非AIDS患者相似,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更明显,复发率可高达50%。对TMP-SMAK或喷他脒过敏或治疗失败者,可用下列药物:①氨苯砜加甲氧苄啶(TMP);②二氟甲基乌氨酸;③克林霉素加伯氨喹。

预后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为其主要致死原因。

预防

注意免疫抑制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高危人群应密切注意观察。对有发生卡氏孢子虫感染危险的病人,应用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防止潜在感染转变为临床疾病和治疗后复发。喷他脒雾化吸入可作为二线预防用药。

9.脊髓血管病后遗症

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于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根动脉。脊髓前动脉起源于椎动脉,供应脊髓前三分之二的区域。脊髓后动脉起源于椎动脉,供应脊髓后三分之一的区域。脊髓后动脉的分支间吻合较多,较少发生供血障碍。脊髓体积较小,侧支循环丰富,且脊髓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强于脑组织,故脊髓血管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脑血管病,但因脊髓内部结构紧密,较小的血管损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症状。脊髓血管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清楚,占急性卒中的1.0%~1.2%。

·英文名称

·vasculardiseaseofspinalcord

·就诊科室

·心脑血管科

·常见病因

·脊髓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症状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脊髓血管畸形、脊髓静脉疾病

1.2临床表现

2.3检查

3.4诊断

4.5鉴别诊断

5.6治疗

6.7预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vasculardiseaseofspinalcord

·就诊科室

·心脑血管科

·常见病因

·脊髓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症状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脊髓出血、脊髓血管畸形、脊髓静脉疾病

病因

脊髓梗死最常见的原因为脊髓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有:动脉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栓塞、蛛网膜粘连、严重的低血压、梅毒、红细胞增多症等。脊髓出血的原因包括创伤、血液病(如白血病)、抗凝治疗、动静脉畸形等。脊髓静脉梗死多发生于败血症、恶性肿瘤或脊髓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急性起病,男性多于女性。

(1)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不超过24小时,恢复完全,不遗留任何后遗症。间歇性跛行和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单侧或双侧下肢沉重、无力甚至瘫痪,休息或使用血管扩张剂后缓解,或仅有自发性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间歇期症状消失。

(2)脊髓梗死卒中样起病,脊髓症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达高峰,因闭塞的供血动脉不同而分为:①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以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首发症状常为突然出现病变水平的相应部位根性疼痛或迟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过后转为痉挛性瘫痪,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存在。尿便障碍较明显,脊髓休克早期多为尿便潴留,大便之后逐渐恢复,很少出现大便失禁,尿失禁在后期较为常见。②脊髓后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极少闭塞,即使发生也因侧支循环良好而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表现为急性根痛,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消失,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痛觉和肌力保存,无尿便障碍。③中央动脉综合征:病变水平相应阶段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低、肌萎缩、多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

(3)脊髓血管栓塞少见,与脑栓塞病因相同,临床表现为根痛、下肢单瘫或截瘫、尿便潴留等。转移瘤所致的脊髓血管栓塞,由于伴发脊髓和椎管内的广泛转移,病程进展较迅速。

2.脊髓出血

很少见,可分为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髓内出血,均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背痛、截瘫、尿便障碍,病变水平以下感觉缺失等急性横贯性脊髓损伤的表现。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然背痛、脑膜刺激征和截瘫等;如今为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可能只有背痛而无脊髓受压的表现。

3.脊髓血管畸形

通常发生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9:1。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30~70岁。疾病的发生常与外伤、运动、怀孕和月经有关。最常见的部位是胸段和腰段的背侧和背外侧。以突然发病和症状反复出现为特点。多数患者以急性疼痛起病,有不同程度的截瘫、呈根性或传导性分布的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少数以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动静脉畸形症状的周期性加剧与妊娠有关,可能与妊娠期内分泌改变使静脉压增高有关。

脊髓血管畸形发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

4.脊髓静脉疾病

脊髓静脉系统疾病较动脉性疾病少见。表现为突发背痛、下肢单瘫或截瘫、尿便潴留等。[1]

检查

1.腰椎穿刺

脊髓梗死可以出现脊髓肿胀,但腰椎穿刺时椎管大多通畅,脑脊液蛋白可轻度升高。椎管内出血可导致脑脊液压力增高。血肿形成可造成椎管内不同程度阻塞,使脑脊液蛋白增高,压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则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2.CT或MRI

可显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梗死,增强后可以发现畸形血管。

3.脊髓造影

可确定血肿部位,显示脊髓畸形血管的位置和范围,但不能区别病变类型,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对诊断脊髓血管畸形最有价值,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的大小、范围、类型与脊髓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诊断

根据发病突然,伴疼痛,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等脊髓受损的表现以及症状体征符合脊髓血管分布,结合脑脊液和脊髓影像学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1.间歇性跛行

(1)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下肢动脉脉管炎或微栓子反复栓塞等病因所致,出现下肢间歇性疼痛、无力、苍白、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诊断。

(2)马尾性间歇性跛行是由于腰椎管狭窄所致。常有腰骶区疼痛,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腰前屈时症状可减轻,后仰时则加重,感觉症状比运动症状重等特点。

2.脊髓硬膜动静脉瘘

是指供应脊髓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出现了相互交通,导致了静脉高压。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缺血性病变。多见于中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50岁左右,常呈渐进性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常伴有尿便障碍。通常2~3年发展为截瘫。

3.急性脊髓炎

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横贯性脊髓损害,但病前多有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起病不如血管病快,无急性疼痛或根性疼痛等首发症状,脑脊液细胞数可明显增加,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轻症患者有自限性,预后相对较好。

4.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可能是一种脊髓的血栓性静脉炎,成年男性多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伴肌萎缩,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尿便障碍。腰骶段最易受累,胸段少见。[2]

治疗

脊髓血管病的治疗取决于病因。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治疗原则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似。甘露醇等减轻脊髓水肿。维持血压,低血压者应纠正血压,应用血管扩张药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血小板药或抗凝剂对脊髓缺血的疗效尚不肯定。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加强护理、避免压疮和尿路感染是必要的。脊髓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疼痛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手术越早,效果越好。凝血障碍导致的脊髓出血应给予维生素K。急性期过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运动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畸形血管可以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由于血管介入科学的发展,栓塞简单易行,且可以在造影诊断的同时进行,可以作为首选方法。栓塞的异常动脉不能是脊髓的供血动脉,同时要求恰好闭塞在瘘口处和静脉起始端,以防止再通的发生。[3]

预后

脊髓血管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无合并症等,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数患者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生活质量,个别还可危及生命。

脊髓血管畸形为非自限性疾病,一旦患病,症状将进行性加重,直至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一般2年内出现双下肢或排尿、排便等功能的进行性加重,2~4年出现截瘫。如果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0.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界盘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桨中,并向细胞外排出,形成玻璃膜疣,因此继发病理改变后,导致黄斑变性发生,总之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

·西医学名

·黄斑变性

·所属科室

·五官科-眼科

·发病部位

·眼部

·主要症状

·视力减退

·主要病因

·退行性

·多发群体

·中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

目录

1.1疾病简介

2.2疾病类型

3.3临床表现

4.4发病机制

5.5疾病危害

6.6诊断鉴别

7.7疾病治疗

疾病简介

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百分之十的黄斑变性病人中,负责供应营养给视网膜的微血管便会出现渗漏,甚至形成疤痕,新生的不正常血管亦很常见,血管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斑,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过密的疤痕引致中心视力显著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变盲。

黄斑变性

有时,黄斑变性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美国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这三种常见病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

在中国黄斑变性发病率也不低,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般人对黄斑变性的认识与   第七条:毁人容貌是指毁损他人面容,致使容貌变形、丑陋及功能障碍。   第八条:眼部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一侧眼球缺损;   (二)眼睑下垂,严重影响视力;   (三)眼部损伤致成鼻泪管全部断裂,内毗韧带断裂致使视力障碍和影响面容;等。   第九条:耳廓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一侧耳廓缺损达百分之五十或者两侧耳廓缺损总面积超过一耳百分之六十;   (二)耳廓损伤致使严重变形;等。   第十条:外鼻缺损、严重塌陷致使变形。   第十一条:口唇损伤,严重影响面容、发音和进食。   第十二条:颧骨损伤致使张口度小于1厘米;颧骨骨折错位愈合致使面容严重变形。   第十三条:颌骨和颞颌关节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上颌骨或者下颌骨骨折后,致使面容变形;   (二)、牙齿脱落或者折断七个以上,影响面容、咀嚼和发音;   (三)、颞颌关节损伤,致使张口度小于1厘米;下颌骨健侧向伤侧偏斜,致使面下部不对称;等。   第十四条:其他容貌毁损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面部深二度以上烧、烫伤引起瘢痕挛缩,造成口、鼻、眼睑、耳廓等其中一部位畸形致使容貌毁损和功能障碍;   (二)、头皮损伤致使眼睑畸形,或耳廓缺损致使面容显著变形;   (三)、面部损伤后留有增生性瘢痕,面积大于4平方厘米;条索状瘢痕长于5厘米,致使眼睑、鼻、口唇、面颊等部位容貌毁损和功能障碍;   (四)、面神经损伤造成大部或者全部面肌瘫痪;   (五)、面部损伤后留有大面积细小瘢痕或者大面积色素沉着致使容貌丑陋;   (六)、颈部深二度以上烧、烫伤后致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和面容等。   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认定为容貌毁损(即通常所说的毁容)。

大面积植皮手术

植皮手术是一种针对皮肤问题的美容手术,一般会在自身健康皮肤处取下一部分皮肤,用来覆盖切除疤痕的区域,对于那种大面积疤痕组织或者局部纹身不易清洗掉的情况比较有效,手术后,伤口周边会有缝合的印记,取皮的部位会留有疤痕,如果选择皮肤很接近的皮肤植皮,加上缝合技术很好,皮肤成活,那效果比较之前的疤痕要好很多。所以术前的判断和手术效果预期一定要提前确认好,以免移植后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植皮手术主要适用于烫伤,烧伤等各种情况留下的疤痕。

·中文名

·植皮手术

·治疗对象

·面积较大的疤痕

·缺点

·皮片颜色差异,疤痕挛缩

·注意事项

·保持包扎敷料的清洁、干燥

目录

1.1治疗对象

2.2治疗过程

3.3注意事项

4.4手术弊端

5.5禁忌症

6.6术后护理

治疗对象

对于面积较大的疤痕,可以选用植皮手术,植皮必须在患者自己身体上取皮,植多大的皮,就要取多大的皮。植皮手术效果可靠,但是也有皮片颜色差异,疤痕挛缩等缺点。不大疤痕也可以采用皮瓣手术或皮肤扩张器手术,效果更好,但技术要求更高。

治疗过程

植皮手术的手术体位、麻醉方法、消毒、铺单等准备就绪,安装好手术刀片,调节两端旋钮,将滚轴与刀片间的距离调整到即将取皮的厚度,固定旋钮。刀片和供皮区涂抹液体石蜡,并且要将供皮区两侧压紧绷平。

植皮手术者以优势手握住刀柄,将取皮刀压在皮肤上,宽度根据需要而定。植皮手术下刀时刀片和皮肤表面呈40角,然后角度可调小到20左右,也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植皮手术将滚轴作拉锯式、前后幅度不大的移动,由一端向另一端滑动,直至取得所需要大小的皮片,然后将皮片切取下。

植皮手术后可能会有静脉注射点滴、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留置,请注意维持良好之固定及管路之通畅;患肢可以枕头抬高,避免植皮部位受压,维持适当固定及支托位置,植皮手术在补皮区可能会有石膏固定,请勿随意拆除。

注意事项

植皮手术应注意些什么

植皮的肢体要制动,以免皮片移动影响存活,并抬高患肢。保持包扎敷料的清洁、干燥。嘱病人不可抓摸创面,小儿双手应加约束。经常观察创面的生存情况,如皮下积有脓血,应行切小口引流,切忌挤压;如皮片已坏死,应及时除去。

当您皮肤呈现缺损,伤口无法自行愈合时,经医师诊视确定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时,请您配合下述事项:

一、植皮手术前一天:

1、需填写手术同意书。

2、将全身清洗乾净,预备取皮处以肥皂或消毒液清洗乾净,必要时取皮区会先剃净毛发。

3、如手术行全身或半身麻醉者,晚上9时需行灌肠。

4、晚上12点后禁食、水[行局部麻醉者依医嘱可进食]。

5、勤加练习护理人员教导您的深呼吸及咳嗽方法,预防手术后肺部合并症。

二、植皮手术当天:

1、继续禁食、水[行局部麻醉者依医嘱除外]。

2、除去身上饰物、活动假牙、义眼、蔻丹等。

3、去除身上内衣裤,换上手术衣,等候手术室通知。

4、必要时,会先打上点滴。

5、开刀房工作人员来接您时,请先排空膀胱。

三、植皮手术后护理:

1、手术后可能会有静脉注射导管[点滴]、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留置,请注意维持良好之固定及管路之通畅。

2、伤口若有疼痛或不适时,请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3、患肢可以枕头抬高,避免植皮部位受压,维持适当固定及支托位置。

4、在补皮区可能会有石膏固定,请勿随意拆除,并限制活动。

5、若补皮区在下肢者,须卧床休息,不可任意下床活动,须经医师许可方能采渐进式下床活动。

6、若补皮区在臀部,可采俯卧位,翻身亦需注意。

7、依所教导之深呼吸咳嗽方法练习,必要时会使用蒸气吸入帮助痰液排出。

8、营养补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

9、绝对禁止抽烟与喝酒[含二手烟]。

10、一般正常伤口所植之皮肤,会在一周后存活,但仍须继续以弹纱或石膏固定,并限制活动二至三周,以确保植皮之愈合。

11、对有慢性疾病或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较慢,需要较长时间之固定。

12、植皮伤口愈合后,皮肤较乾燥可使用润肤油涂抹。

13、取皮区所覆盖之皮肤代用敷料,乾燥后将慢慢自行脱落,不可以自行勉强撕去,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14、发现取皮区或补皮区有异常肿胀、疼痛、渗血,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15、若有问题可随时请教医护人员。

手术弊端

传统的面部皮肤植皮手术存在两大弊病:

首先,虽然移植来的皮肤极薄,细小的血管往往会发生堵塞,患者经常需要再经过多次痛苦的手术;

其次,这些分批移植到面部的皮肤(含表皮和部分真皮)往往在“搬家”之后不久便因起皱而隆起。由此产生病人不能合眼、眼球干涩、不能合嘴、整天流口水等。

禁忌症

全身疾病不耐受手术者;创面有大量的肌腱、骨组织、神经、血管等外露者。

术后护理

植皮术术后护理,医院专家介绍有以下几种:

1,手术后可能会有静脉注射点滴,导尿管伤口引流管等留置,请注意维持良好之固定及管路之通畅;

2,患肢可以枕头抬高,避免植皮部位受压,维持适当固定及支托位置;

3,在补皮区可能会有石膏固定,请勿随意拆除并限制活动;

4,若补皮区在下肢者须卧床休息,不可任意下床活动,须经医师许可方能采渐进式下床活动;

5,若补皮区在臀部,可采俯卧位,翻身亦需注意。









































白癜风皮肤病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eisna.com/xwgy/423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风疹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